当前位置: 首 页>>工作动态>>党风政风>>正文

昌宁监督护航 走好乡村富“芋”路

  • 发布时间:2024-12-24 16:15:57
  • 来源:云南法制报
  • 分享: QQ空间 新浪微博 搜狐微博

走进昌宁县漭水镇明华村,只见郁郁葱葱的芭蕉芋片片相连,鲜红的花蕾随风摇曳,粗壮的芋秆下一个个饱满的果实从土里探出“脑袋”。在芋田里,农户忙着割芋秆、挖芋头,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

“种植多少亩?收益怎么样?”“通过土地流转,村‘两委’在划定的种植示范基地带头试种了50余亩,收获近200吨,目前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万余元。”在芭蕉芋种植基地里,明华村党总支书记指着芭蕉芋地向前来走访的漭水镇纪委纪检干部说。

近年来,昌宁县漭水镇依托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等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综合效益比较高的芭蕉芋产业,通过“党支部+企业+种植户”发展模式,“订单式”种植芭蕉芋。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芭蕉芋种植、技术指导、订单回收一条龙服务。

产业发展,监督先行。昌宁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有效整合县、乡、村三级监督力量,紧盯特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问题,深入种植基地、农户家中,通过实地查看、走访等方式跟进监督,助推产业发展有突破、项目建设有成效、当地群众有增收。

“前几年和妻子都去外省打工,土地租给别人种,孩子交给老人带,家里根本照顾不到。现在,镇上引进芭蕉芋种植,又建了芭蕉芋初加工厂,还与种植户签订协议,丰收后以800元至900元每吨的价格收购。”漭水镇明华村村民李大哥一边干活,一边笑着向该镇纪委工作人员说。

在有效监督助力下,镇、村各职能部门积极主动作为,不断升级发展思路,建立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助推芭蕉芋产业集群效应不断提升。截至目前,漭水镇累计种植芭蕉芋1200余亩,今年预计可实现产量6000吨,销售额可达480万元,将带动22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乡村振兴推进到哪里,监督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我们将继续聚焦全县富民产业发展的重点环节,紧盯危害特色产业发展等问题强化监督检查,以高质量监督助推群众走好乡村振兴富裕路。”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张斌 席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