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纪委监委聚焦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紧盯关键环节,下沉一线开展监督检查。图为镇沅县纪检监察干部近日到该县某生姜种植基地向农户了解相关情况。 (通讯员 叶家金 摄)

凤庆县纪委监委聚焦惠民政策和措施落实,强化监督保障执行,推动惠民政策落地见效。图为凤庆县纪检监察干部在该县某热情果种植基地走访督查,以监督保障乡村产业发展。 (通讯员 杨成菊 摄)
编者按:
近年来,我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深化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监督重要内容,以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监督保障各项政策落地见效,让人民群众共享乡村振兴发展成果,为加快建设和美乡村、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禄劝县纪委监委以监督筑牢农村路网根基——
铺就乡村振兴“康庄大道”
■ 通讯员 文天祥
农村公路是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今年以来,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纪委监委把监督护航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服务改善民生、增进群众福祉的重要抓手,发挥“纪巡审”“室组地”联动监督优势,紧盯农村公路项目立项、审批、实施、管理、养护全过程,采取明察暗访、走访群众、查阅资料等方式开展全链条监督,推动解决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以强有力监督筑牢农村路网根基,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疏通“动脉”。
在农村公路建设和升级改造过程中,禄劝县纪委监委既紧盯责任落实,防止出现工程质量和风腐问题,聚焦农村公路单一交通功能痛点,将监督关口前移,深入走访调研,摸清公路沿线群众所需所求和产业发展规划布局,督促交通运输、发展改革等部门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农村公路布局建设,与沿线农村客运、农特产品、直播电商、冷链物流、邮政快递、乡村旅游等关联产业深度融合,推动骨干路网提档升级和基础路网延伸,将农村公路与沿线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特色农业基地等连接互通。同时,进一步统筹整合多部门力量,以“农村公路+”发展模式激活乡村资源,促使“山咔咔”华丽转身为“聚宝盆”,让一条条“产业路”“旅游路”串起田间地头与市场景区,实现群众家门口就业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针对农村公路长期以来存在的“重建轻养”等问题,禄劝县纪委监委着眼于常治长效,坚持系统施治理念,推动监督成果向制度效能转化,通过列席会议、下发整改通知和纪检监察建议等形式,督促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制,创新推行“路长制+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公路养护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发动沿线群众参与日常巡护,形成全民共建共治的良好氛围。
“农村公路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下一步,我们将紧盯老问题、关注新表现,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靶向纠治农村公路在‘建、管、养、运’等方面存在的风腐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路清风铺就乡村振兴‘康庄大道’。”禄劝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龙陵县纪委监委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让产业“幸福花”绚丽绽放
■ 通讯员 马斯婷 王玥玙
夏末秋初,走进龙陵县龙新乡菜子地村,千亩金银花田铺展成碧绿的画卷,晶莹的露珠在翠绿的枝叶上闪烁,村民们穿梭田间,熟练地采摘初绽的花蕾。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龙陵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职责,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龙陵县纪委监委聚焦乡村振兴领域政策落实、项目推进和资金使用情况,将特色产业发展作为监督重点,深入该县龙新乡菜子地村等地开展专项督查。针对菜子地村冷凉山区产业基础薄弱、发展受限的问题,龙陵县纪委监委督促乡党委政府主动作为,推动村两委积极对接企业,流转土地1400亩,发展金银花种植项目。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县纪委监委紧盯土地流转、项目实施、收益分配等关键环节,确保产业全链条公开透明、规范有序,让群众真正享受到集体经济发展的红利。
“今年以来,周边村民已有60余人到金银花种植基地务工,每人每月能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菜子地村村民赵东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龙陵县纪委监委在监督中发现,部分村民存在就业信息不畅、技能不足等问题,随即督促乡党委政府加强就业服务,推动企业优先吸纳本地劳动力,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目前,金银花产业已稳定带动绕廊村、菜子地村100余人就业,带动群众增收210余万元,真正让“顾家增收两不误”的愿景成为现实。
为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龙陵县纪委监委还推动相关部门支持云南益土优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绕廊村建立初加工厂,开发金银花茶、金银花水、润喉糖等产品,让金银花从单一种植向深加工转型。龙陵县纪委监委通过定期回访、实地调研,确保企业运营规范、带动效应持续增强,为村集体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龙陵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推动特色产业健康发展,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项目推进不缩水、群众利益不受损,让乡村振兴的“幸福花”在龙陵大地绚丽绽放。
文山市纪委监委以精准监督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让惠民项目转化为乡村发展的“动力引擎”
■ 通讯员 周鸿飞 王丹
“项目进度如何?施工过程中存在什么困难?”近日,文山市卧龙街道纪工委工作人员到卧龙街道文昌社区果蔬冷链物流仓储中心施工现场实地走访,向施工方了解项目推进情况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围绕责任落实、质量把控与安全生产等方面开展监督,确保项目稳步推进、惠及民生。
为保障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廉洁高效推进,近年来,文山市纪委监委聚焦项目审批、资金使用、工程建设等关键环节,深入各项目施工一线,通过实地走访、听取民声民意、查阅资料等方式,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以精准监督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据了解,文山市纪委监委坚持监督关口前移,强化“室组地”联动、“纪巡审”贯通,聚焦乡村振兴项目各环节、全周期,重点查找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履行、政策措施执行、项目资金落实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构建“发现问题—交办督导—整改销号—长效治理”的监督闭环,监督推动压实责任,及时发现问题、校准纠偏。
此外,文山市纪委监委还与巡察、审计、农业农村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协同研判、线索移送等工作机制,针对监督检查、案件查办过程中发现的行业性、系统性问题,督促相关单位自查自纠、系统施治。
从果蔬冷链物流仓储中心到乡村道路升级改造,从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到饮水安全提质工程实施等,在文山市纪委监委的监督护航下,全市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建设蹄疾步稳,一个个惠民项目正加速转化为乡村发展的“动力引擎”。
“乡村振兴项目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必须把监督嵌入项目建设全周期。”文山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发挥“室组地”联动作用,聚焦重点项目、重大资金、重要环节,常态化开展下沉监督、精准监督,确保民生项目建成优质工程。
景洪市纪委监委一体推进查改治——
严防乡村振兴资金“跑冒滴漏”
■ 通讯员 刘郁婷
近年来,景洪市纪委监委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关键环节,聚焦资金使用安全与效益发挥,多点发力,一体推进查改治,严防乡村振兴资金“跑冒滴漏”。
在抓统筹推进、压责任落实上,建立市纪委常委、监委委员包项目、包实事、包乡(镇、街道)的工作机制,针对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整治项目,精准明确“包抓领导”的责任清单,细化整治重点、具体措施,清晰划分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职责,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为乡村振兴资金监督工作筑牢“压舱石”。
具体工作推进中,景洪市纪委监委深化运用“室组地+职能部门”协作机制,围绕制度建设、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绩效管理等“小切口”,对2023年以来的252个项目的后续资产管理情况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耕地地力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工作开展全方位排查,建立清单台账,推进对账销号。
针对排查过程中发现的衔接资金以拨代支、部分项目进度滞后等问题,景洪市纪委监委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会商联动,开展实地监督检查,压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督促指导项目实施单位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项目按期完工并及时完成资金支付。
为进一步织密监督网络,景洪市纪委监委深化“纪巡审”联动贯通机制,将乡村振兴资金使用情况作为巡察、审计重点,聚焦关键部门、重点环节,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线索移交等方式,将纪检监察监督与巡察监督、审计监督深度融合。
乡村振兴领域资金的使用管理关键在基层。景洪市纪委监委坚持办案引领,在严惩“蝇贪蚁腐”的同时,强化以案促改促治,在推动基层治理上发力。全市各乡(镇、街道)以集中观看、流动放映、专题研讨等方式,组织村(社区)干部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累计覆盖2400余人次,有效筑牢基层干部廉洁履职思想防线,提升资金管理效能。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监督、办案、整改和治理有效贯通起来,确保政策红利真正惠及群众。”景洪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