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工作动态>>高层动态>>正文

观察 | 一号文件播下新“种子”

  • 发布时间:2021-02-22 09:10:09
  •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分享: QQ空间 新浪微博 搜狐微博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薛鹏 韩亚栋

地处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金寨县大湾村率先在全省开通5G远程医疗会诊功能,住在深山的农村群众可及时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图为该村村民在村医的帮助下向5G远程医疗会诊专家讲述病情。新华社发(陈力 摄)

2月21日,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全文共5个部分,包括:总体要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在这样一个重要历史节点的一号文件有哪些看点?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

一号文件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先后在1982年至1986年、2004年至2021年23次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推动中国农村发生日新月异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连续9年发布中央一号文件,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今年的一号文件系统总结了“十三五”时期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粮食年产量连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多。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农村即将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连续发布的一号文件,不断强化全党尤其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对‘三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推动‘三农’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徐祥临告诉记者。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筑牢乡村振兴的主心骨

今年一号文件在第五部分强调了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部署了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加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建设、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全乡村振兴考核落实机制等具体工作。

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始终牢牢掌握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权。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一号文件来看,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曹立指出,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各地探索了很多“党支部+”助推产业脱贫的模式,起到了很好效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按照一号文件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推动各项工作要求落地落实落细。

为脱贫县设置5年过渡期,保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何实现平稳过渡、有效衔接?一号文件在第二部分对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行了系统部署,主要包括设立衔接过渡期、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等。

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看来,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脱贫攻坚,推动实现了人类史上伟大的减贫奇迹。但我国致贫的原因复杂和多元决定了减贫也必然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因此要将持续减贫纳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效,保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号文件明确指出,5年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并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节奏、力度和时限。

“这让广大脱贫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意味着解决‘三农’问题从局部转向全面,从主要靠外部力量转向主要激发农业农村农民的内生动力。”徐祥临说。

打好种业翻身仗,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种业创新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种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100%做到了完全自给。玉米、大豆、生猪等种源立足国内也有保障。

“目前我国种子供给是有保障的。但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国种业自主创新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有些品种单产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核心技术原创不足、商业化育种体系不健全,这些都是制约种子的一些‘卡脖子’问题。”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补上这块短板,要把种业作为“十四五”农业科技攻关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来抓,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打赢种业翻身仗,确保中国碗主要装中国粮,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一号文件进一步就“打好种业翻身仗”作出部署,提出了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对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等重要举措。

具体来说,水稻、小麦方面,就是要加快优质专用品种选育,保持竞争力。大豆要加快高产高油高蛋白品种选育,生猪、奶牛等品种关键性能要努力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一些品种选育要实现零的突破。此外还要培育龙头企业,支持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之尽快成为我国种业创新战略力量,同时还要积极推进“放管服”,加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种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要因地制宜、稳扎稳打,不刮风搞运动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一号文件对“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进行系统部署,并明确提出“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要因地制宜、稳扎稳打,不刮风搞运动”。

“乡村振兴必须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体现地域特色,尊重文化差异,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所副研究员刘晓洁分析,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气候、地理、资源、民俗和发展水平等差异大。从经济发展上看,东部发达地区、大中城市郊区出现了一些亿元村,但在中西部地区,一些村刚刚脱贫。从资源禀赋上看,有些农村土地面积大、特色资源丰富,但也有些农村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

“乡村建设需要结合本地乡情,制定分层次、分阶段的行动方案和目标,有序、稳步推进,切忌形式主义和盲目跟风。”刘晓洁说。

“国际经验表明,在现代化进程中,乡村必然要经历一场痛苦的蜕变和重生。”武汉大学社会学院研究员杨华分析,对我国来说,乡村振兴包括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全面振兴,这决定了乡村振兴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稳扎稳打。

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必须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多听农民呼声,多从农民角度思考。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有序开展乡镇、村集中换届,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

乡村振兴,基层干部是关键。从今年开始,地方各级领导班子陆续进行换届。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有序开展乡镇、村集中换届,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

一号文件提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持续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吕德文认为,必须坚持正确导向,扩大选人视野,拓宽选人渠道,严把政治关、廉洁关、能力素质关,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着力形成老中青合理搭配的梯次结构,打造一支组织满意、群众拥护、致富能力强的带头人队伍。

换届期间往往是问题易发多发期,必须进一步严明纪律要求。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要求,严明换届纪律,严肃查处拉票贿选、买官卖官、跑官要官等行为。中共中央纪委机关、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监察委员会日前联合印发《关于严肃换届纪律加强换届风气监督的通知》。

落实一号文件要求,地方各级党委要履行好主体责任,党委书记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把严肃换届纪律、加强换届风气监督与换届工作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一同落实,防范风险隐患。纪检监察机关要履行好监督责任,聚焦问题、全程跟进、铁腕执纪、严肃问责,坚决维护换届纪律权威。组织部门要履行好直接责任,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把严肃换届纪律、加强换届风气监督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人大常委会党组、政府党组、政协党组以及宣传、统战、政法、网信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坚决惩治侵害农民利益的腐败行为

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坚决惩治侵害农民利益的腐败行为”。

近年来,随着中央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以及移民扶贫、低保、危房改造等民生项目的实施,大量资金进入村居组织,侵害农民利益的腐败行为时有发生。这些发生在农村的“微腐败”,将中央的诸多好政策拦在“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厘米”之外,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啃食群众“获得感”。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吕德文认为,“农村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第一线,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最后一公里’。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深入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农村纪检监察工作,建立健全农村权力运行监督制度,持续整治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治力度”“严肃查处侵害农民利益的腐败行为”。《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专门规定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整治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等内容。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部署,“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必须落实“一号文件”要求,加强对惠民富民、促进共同富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强化对巩固“四个不摘”政策成果的监督,持续纠治侵害农民利益的腐败行为,让群众感受到正风反腐就在身边。

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加大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不良风气治理

2019年的一号文件首次出现“天价彩礼”四个字,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今年的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广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做法,加大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治理,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既说明中央对农村移风易俗的重视,也体现了净化社会风气的共识。

“拿不出高额的彩礼钱,致使儿子迟迟结不了婚”,“有丁点事都要办个酒席,收些人情钱”……目前在一些地方,讲排场、比阔气等陈规陋习仍然盛行,天价彩礼导致一些适婚家庭债台高筑,酒席泛滥让人情债不堪重负,“白色消费”造成极大浪费。陈规陋习既扭曲了正常的人际关系,又败坏了社会风气,移风易俗刻不容缓。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基层党组织和群众自治性组织应该是主导者和治理主体。”杨华分析认为,一方面,基层党委政府要为乡风文明提供制度规范,包括对农村人情、办酒、彩礼、歌舞表演等提供建设性建议和规范性原则。另一方面,注重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深化移风易俗等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探索符合地方实际和特色的公序良俗。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的精神风貌怎么样。”杨华直言,只要持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不仅能够改变陈规陋习,更能塑造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