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手绢一样折叠起来的屏幕,可调节弯曲程度的显示器,画面细节栩栩如生的5G·8K超高清智屏……在4月9日至11日召开的第九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上,一批最新的新型显示技术成果在展区内惊艳亮相。
合上电脑又拿起手机,放下手机又拿起遥控器……这似乎是“屏读时代”我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据统计,人类日常生活中接收的信息80%来自视觉。而在数字化、信息化加速推进的当下,我们的视觉信息又有大部分源自各种各样的显示屏。
随着数字化的不断推进,新型显示和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对经济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作为数字时代的信息显示载体和人机交互窗口,性能强大的新型显示正成为当下及未来的新竞争点。
在科技部日前发布的国家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中,新型显示与战略性电子材料被纳入“十四五”国家首批启动的重点专项之一。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雷鹏表示,“十四五”期间,科技部将进一步支持显示领域的科技攻关。
从10年前显示面板严重依赖进口,到如今年均增长率超过20%、自主创新成果不断,各项数据显示,中国的新型显示技术正在加速发展。
可折叠、可拉伸,电视也能像纸一样卷起来
如何定义屏幕?如果你还觉得它只能是一块平板,那就错了。
随便揉、随便卷,脏了放到洗衣机里洗洗,这不是开玩笑,而是一块新型屏幕的基本性能。
从“板砖一块”到薄如蝉翼,从平面到曲面再到折叠乃至揉卷,柔性显示材料和相关技术的发展重新定义了屏幕制造。在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彭慧胜教授和他的团队成了“纺织工”,他们织出的显示器不仅可以穿在身上,而且可以联网浏览和收发信息。
将一条发光经线和一条高弹性的透明高分子导电纬线交错搭接,一块可以发光的面料就这样一步步编织而成。彭慧胜介绍:“在电场作用下,纤维上的微米级高分子复合发光活性层在搭接点区域被激发,形成一个个类似电脑显示器那样的发光像素点。一块长6米、宽0.25米的织物上可集纳大约50万个发光点,每个发光点之间间距小于1毫米,初步满足了部分实际应用的分辨率需求。”
这样一块面料被织进衣服里,一件普通的衬衫就成了一块显示屏。除了能显示,这些特殊的织物还能具备能量储存、触摸传感等功能,对于一些野外的工作人员来说,想要获取地图导航、温度天气,只要触碰一下自己衣服的特定位置即可。
彭慧胜表示,通过技术攻关,织物做到了在两根纤维相对滑移、旋转、弯曲的情况下,交织发光点亮度变动范围仍控制在5%以内的稳定性。这样的显示屏不仅能够对折、拉伸、揉卷,还可以经受上百次的洗涤。
从医疗健康、人机互动到航空……目前,可穿戴柔性屏幕的应用空间越来越广阔。“在存量竞争的背景下,尺寸大型化和形态柔性化成为当前显示产品市场的主要驱动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表示,目前,环绕屏、折叠屏在一些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上已经开始商业应用,弯曲腕表、卷曲电视也陆续上市。相较于硬质屏幕来说,可折叠屏幕不用时叠起来,具有小屏不占空间、便携的优点,使用时展开,又兼具大屏视觉效果好的特点。
把电视像一张纸一样卷起来,这也许会是未来客厅的寻常场景。在今年的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上,全球首款量产的OLED(有机发光半导体)超高清变形电视首次亮相。使用者可以通过遥控器调节电视屏幕的弯曲程度,以适应看电影、玩游戏的不同需求。据工作人员介绍,OLED屏幕正在代替液晶屏幕成为新一代显示技术的发展潮流之一。相较于传统液晶屏需要依靠背光层发光,OLED无需背光层即可自行发光,省去了许多结构,因此机身可做到像一张纸那么薄,还能弯曲折叠。
线上购物可虚拟试穿,全息技术逐步走进日常生活
实时更新车辆信息、发布当日新闻与天气、还可进行人机互动,今年,1500个具备上述功能的数字化智能公交站牌将出现在上海街头。
由于不是所有站亭都能拉输电线,为了满足智能公交站牌的需求,只需太阳能加双电池供电就能持续工作的电子纸成为站牌显示屏的不二选择。工作人员介绍,这种显示屏不仅低能耗、稳定性强,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是在阳光下不会反光,光线越强画面越清晰。
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建设数字中国是“十四五”时期我国一项重点任务。从数字交通、数字医疗到数字城市,功能强大的新型显示屏幕成为各领域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在国内的一些智慧医院,电子纸屏幕应用于床头卡、门诊信息牌中,实现了患者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同时,这些“电子门牌”具备纸质的显示效果,减少了发射光源对患者的视觉污染。
数字化建设让显示无处不在。刘文强表示,数字化的远程会议、远程教育、居家娱乐让新型显示的需求增加,车载显示、智能显示以及未来的虚拟显示,正在进一步拓展新型显示的应用范围,工业互联网和工业领域的大屏应用也越来越突出。高对比度、高分辨率、高刷新率、低功耗、柔性化和异形化,等等,都成为未来的显示需求。
在江苏省无锡市的南长街,每当夜幕降临,廊桥两侧便会出现两只活灵活现、摇头晃脑的小狮子,路灯杆上“挂”着的红灯笼随风摆动;“运河古邑”牌坊下方,一只金色的火凤凰展开双翼翱翔空中。这些立体、真实又绚丽的景象来自全息显示技术。
近年来,全息显示技术在一些商业地产的数字化升级中崭露头角。作为一种能够形成和原物体高度一致的动态三维像的显示技术,全息显示与数字孪生、虚拟现实的结合赋予生活更多全新体验。今年央视春晚中,18个李宇春身穿18套华服出现在同一个舞台上,这便是全息技术在发挥作用。目前,一些电商已经开始为消费者提供虚拟试穿体验,如果借助了全息显示等技术,消费者就可以“克隆”一个虚拟的自己,衣服合不合身、穿上效果如何,一看便知。
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全息技术走入胸外科手术当中。“目前,全息技术主要应用于术中定位、导航、指导。”胸外科副主任马敏杰表示,近年来,胸外科从科技进步中获益颇多。“CT影像重建后,能与真人重合,等于实现了透视。在这种情形下,可用于定位完成对病患的常规近体表穿刺;在手术中,戴上专业眼镜,待患者CT图像和其本身重合后,我们就能精准定位病变范围,在最大化切除病灶的同时,完整保留正常组织。”
工业机器人装上3D视觉系统,新型显示推动制造业升级
近日,我国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显示喷印制造装备——OLED显示喷墨打印装备通过了工艺验证。该装备由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历时15年自主研发,进行市场应用后,可替代过去被国外所把持的蒸镀工艺,成功突破显示面板产线高端制造装备的卡脖子痛点。
近年来,不少国内企业在新型显示技术上强化创新,力图在新技术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从产业链上来说,新型显示的上游产业链,比如设备、材料等对整个产业发展影响较大。
一些核心材料、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率较低,一段时间内一直面临卡脖子的问题。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柔性电子制造研究所所长尹周平教授介绍,新型显示是国家“十四五”时期加速发展的产业之一,中心下一步将联合新型显示制造产业上下游龙头企业协同攻关,加速突破大尺寸、高分辨率OLED喷墨打印装备开发。
显示面板和芯片一样,是国之重器。近年来,我国在显示产业上与国外的差距持续减少。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表示,这是因为我们一直坚持“政产学研用”协同合作的发展道路。
今年3月,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获科技部批准组建。中心的目标是立足新型显示领域发展全局,突破一批核心共性关键技术,形成一流的工艺和产业应用技术,推动关键材料国产化率达到60%以上。同时,针对上游材料和设备方面面临的困境,进一步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发挥出协同效应。
数字化时代,万物互联互通,而屏幕是物联网的基础。水杯可以显示水温、饮品卡路里值,窗户可以显示外界气温和空气质量……这些场景都需要新型显示屏的支持。
第九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上,不少国内企业也带来了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显示产品。比如,目前,许多工业机器人虽有强健的臂膀,但是没有视觉感知与目标识别功能,影响了其智能化程度。而一些企业设计出的3D视觉系统,可以为机器人安装灵敏的“双眼”,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数据显示,我国新型显示产业产值已超过4000亿元,其中液晶显示产业规模全球第一。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负责人介绍,我国显示产业在新格局下正保持健康发展,有力支撑了中国制造不断向高端转型升级。(雅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