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隆阳区针对村组干部的检举控告呈大幅下降趋势,同比下降77%。”日前,隆阳区纪委监委向社会郑重宣布开展集体“三资”专项整治情况。
老百姓的怨气是如何被理顺的?针对村组干部的检举控告为何会呈断崖式的下降?这些转变都得益于该区去年8月以来开展的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打通了基层监督的“最后一公里”,守好了村集体的“钱袋子”。
盘清底数,“糊涂账”变“明白账”
农村基层干群矛盾的发生,多是因为群众对村集体“三资”不清楚,对村“两委”班子和村组干部产生不信任,都是“糊涂账”惹的祸。
隆阳区在专项整治中,通过自查、检查发现,各乡镇、街道“三资”的监管机构权责不统一,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对村级资金统一集中核算、管理和监督的作用未充分发挥。通过全面自查,全区有41个村、社区,410个小组集体资金未纳入代管。专项整治后,全区351个村、社区,3325个村民、居民小组“三资”全部纳入代管,代管率达100%。
通过“三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村“两委”及小组长三级联动,及时清理收回资金、账面增减核销,全面澄清农村集体“三资”情况。截至2021年底,全区各会计委托服务中心代管351个村、社区集体资金1.8亿元;集体债权4019万元;集体债务1.1亿元;集体资产25.3亿元;村集体资源32.93万亩。代管全区3325个村民、居民小组集体资金1.7亿元;集体债权760.61万元;集体债务1078.7万元;集体资产7962.78亿元;集体资源301.75万亩;规范承包合同379个。
通过全面清产核资,彻底摸清了底数、建了台账,实现了农村集体“三资”底数清、情况明,为进一步规范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化监督,“宽松软”变“严紧实”
隆阳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村、组,及自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及时制定《问题清单》,提出整改意见,并由各乡镇、街道纪(工)委督促整改,跟踪问效。
同时,明确各乡镇、街道,农业、林业综合服务中心为“三资”管理部门,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负责对村级资金统一集中核算,进行管理和监督,切实健全完善乡镇对集体“三资”的监督管理机制。
区纪委监委着力抓实日常监督提醒,压实乡镇、街道党委书记,挂村领导,“两委”班子成员及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四方责任”,充分发挥监督委员会和廉情监督员的监督“前哨”作用,将监督工作延伸到“神经末梢”。紧盯公共权力、便民服务、资金管理等,规范“小微权力”事项办理流程,使权力规范运行。
灵活运用专项监督,采取条块结合的方式,适时对村务决策、村组干部管理、“三资”管理以及村务公开、惠农政策执行情况、工程项目、精神文明建设情况开展专项监督,及时解决一些行业系统、重点领域存在的“顽瘴痼疾”,同时将农村“三资”专项清理落实情况纳入巡察监督。
自2021年8月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整治工作以来,各级召开工作会议349场次,全面自查发现存在问题528个,已完成整改442个,正在整改86个,组织监督指导工作569人次。
有章可循,“沉睡资产”变“源头活水”
针对专项整治中发现的制度建设滞后等短板,隆阳区出台了《隆阳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规范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流程以及租赁管理办法,做到有章可循,扎紧织密制度的笼子。进一步规范“一事一议”项目建设管理。规范村级使用财政资金、村集体投入资金、筹资筹劳、社会捐赠等资金项目的民主议事、项目报批、项目实施、验收及资金兑付、项目建成后的管护等,有效解决村级财务支出报账不规范、物资采购、食堂管理不规范,村集体收入不纳入代管中心统一管理等问题。
积极开展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工作,坚持“三必查”,“三统一”。对村集体签订的所有经济合同必查,对未签订合同被无偿使用或占有的所有资产和资源必查,对经上级部门认定的需要清理规范的集体资产和资源必查。对重新签订的合同统一样式,统一管理,统一建立台账,使村集体资产和资源做到有据可查。各村逐一核实资产资源、盘点登记、明确权属,详细研判村内的耕地、山林、水塘、建设用地等,对清理出的资产资源合理确定价格,按流程对外承包,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让沉睡中的资产“活”起来。
多措并举,“监管缺失”变“有效覆盖”
隆阳区纪委监委通过“下好四盘棋”,为集体“三资”有效监管形成良好的长效机制。
下好党建引领“先手棋”,基层堡垒持续巩固。上下联动,层层压实责任,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人员组成工作班子,负责清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在推进“三资”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下好清产核资“主动棋”,排摸清理同步推进。对摸清的“家底”,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因地制宜合理处置,并通过“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进行动态管理。
下好业务培训“辅助棋”,不断提高“三资”管理业务水平。做到定人、定责,确保“三资”管理工作有序推进,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业务部门及时给予针对性地指导,为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下好“三资”监督“关键棋”,靶向监督更精准。区纪委区监委及时下发《季度监督清单》,聚焦“三资”管理使用情况、村务公开制度落实等情况进行全面自检自查,并建立监督工作台账,对发现的问题实行“挂账销号”管理。紧盯责任落实,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有序,实现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在阳光下运行。
隆阳区通过专项整治共发现问题线索15件,给予党纪处分2人,提醒谈话4人,书面检查1人。三年来,查处农村集体“三资”领域违纪违法案件21件21人,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433万元。
从“小切口”入手,整治民生“大问题”。从源头上加强“微腐败”治理,管住“小微权力”,坚决斩断伸向农村集体“三资”的黑手,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让干部清清白白做事,群众明明白白知情,社会风气清清爽爽。(马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