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曲石蓝莓基地的一排排大棚,远远望去宛如笼罩在山间的薄雾。大棚里果农们挎着竹篮穿梭在齐腰高的蓝莓丛中,指尖轻巧地摘下一颗颗裹着白霜的“蓝宝石”。
“现在家口务工,月工资3500元,日子比蓝莓还甜嘞。”蓝莓基地里,腾冲市纪委监委监督检查组与从“田主”变“工人”的赵兴林交谈。
近年来,腾冲市依托可全域全季保供的农业生产条件,与光筑农业集团正式签约,总投资10亿元,全力发展数字现代化蓝莓产业示范园项目,助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市纪委监委同步构建“全链条”监督体系,组建由“市纪委监委+职能部门+乡镇纪委+阳光监督员”构成的监督检查组,围绕土地流转、资金使用、政策落实等关键环节开展“嵌入式”监督,确保“小浆果”成长为大产业。
土地流转曾是蓝莓产业发展中的“拦路虎”。阳光监督员发现此情况后,及时反映,市纪委监委协同农业农村、乡镇工作人员,通过“白天走田埂、晚上进家门”的方式深入群众,完成土地整合2500亩,并同步协调电力、水利等部门,开通企业入驻绿色通道。
“这段时间的强降雨对蓝莓基地影响大不大?相关部门防灾减灾措施是否到位?”监督检查组向蓝莓基地负责人问道。
6月,长达半个月的强降水给蓝莓基地造成了不小损失。市纪委监委坚守“中心工作在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迅速监督推动灾害防范和抢险救灾工作,督促认真做好排水长远规划,为蓝莓产业清淤疏浚。
针对企业“招工难”和群众“就业难”的矛盾,市纪委监委推动建立“企业+村委会+农户”用工机制,搭建劳动力资源调度平台,实现本地闲置劳动力与种植企业精准对接。同时,推动企业与周边村集体建立长期协作关系,督促职能部门组织蓝莓种植技术培训班12期,培育“种植能手”700余名,开发固定岗位100余个,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如今,腾冲市蓝莓种植面积达3570亩,带动2200余名农户增收1800余万元,以清风执笔,绘就了群众致富的“莓”好“蓝”图。(张珍珍 代菊香 || 责任编辑 吴刘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