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2022年以来,昌宁县纪委监委积极探索画像式调研监督,进一步准确掌握全县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作风状态,持续挤压“躺平”空间,推动形成讲实话、干事实、敢担当、善作为的干事创业氛围。
“政治画像”是具体化的政治监督,是对各乡镇、各单位“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量身定做的“政治体检单”。该县纪委监委坚持边调研边画像,组成专项调研组,对全县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开展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通过事前发放问卷调查、自评自查,自我检视画像,事中调研座谈、实地核查,监督精准画像,事后双向对比、客观分析,找出“画像”偏差,有效发现各乡镇、各单位在完成具体工作业务指标、职能职责落实情况背后的作风问题,突出发现干部不作为、乱作为、躺平的问题,深化纠治。共发现和收集问题210余个,收到意见建议200余条,切实找准全县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短板以及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方面存在的不足,为全县持续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风革命要坚持问题导向,紧紧盯住老问题、善于发现新情况。调研过程中,调研组坚持边研判、边监督,经过实地核查、座谈交流,在合理采纳自评、互评、他评的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结合综合分析研判情况,对“画像”进行“深加工”,对细节进行“精雕琢”,各乡镇、各单位“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被“原汁原味”画出来。同时,坚持把发现问题、剖析原因、找准措施、推动解决的调研目的做实,把盯住问题抓整改、动真碰硬抓督促的监督作用发挥到位,实现一线调研、一线监督、一线解决问题、一线推动发展的多重叠加效应。
“政治画像”不能一画了之,要坚持边促改边修正,更要有针对性地开好“处方”。该县纪委监委结合“画像”中的问题,充分发挥派驻纪检监察组的“探头”“前哨”作用和乡镇纪委的“贴身”监督作用,主动前移监督关口,深入一线开展常态化、近距离、多角度的体验式、蹲点式监督,坚持问题导向,瞄准监督重心,紧盯“关键少数”,采取实地走访、查阅资料、谈心谈话等方式,重点掌握部门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履行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情况、干部队伍教育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精准监督,推动问题整改,不断在有效监督中修正完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政治画像”。
“画像式调研监督模式有效破解了政治画像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相同像’‘好人像’‘模糊像’等问题。”该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边调研边画像、边研判边监督、边促改边修正的画像式调研监督模式,着力发现全县“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让“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政治画像”更精细精准,着力推动全县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走深走实。(张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