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了,村里都没能收回肉牛养殖小区拖欠的租金。这次多亏镇纪委从中协调,我们村和承包方重新完善了合同,终于收回了这笔钱……”
日前,施甸县太平镇纪委在农村集体“三资”清查工作中,发现东蚌村固定资产出租不规范的问题,经过多方协调,为该村追回固定资产租金5万元。
东蚌村固定资产租金得以收回,得益于施甸县纪委监委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开展的专项治理工作。2022年5月,施甸县纪委监委在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监督工作中发现,部分村(社区)“三资”管理混乱,特别是资产资源承包处置不规范、收益流失、租金拖欠等问题较为突出。
针对发现问题,施甸县纪委监委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督促各乡镇对2016年以来农村集体“三资”资金使用、资产资源处置、资产资源保值增值及收益分配等情况进行全面清理排查。同时,聚焦资金资产多、资源丰富、信访举报较多的村(社区),派出专项督查组进驻开展“蹲点式”监督,通过查阅凭证、访问村“两委”干部、走访党员群众等方式,深入排查侵占集体“三资”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线索。
与此同时,该县纪委监委扎实做好专项治理“后半篇文章”,制定问题清单并下发整改通知书,针对问题合同、拖欠租金、侵占资产资源等重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建议,要求乡镇纪委及时跟踪督办,限期整改到位,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级督办”。自开展专项整治以来,共发现并督促整改“三资”问题83个,移交问题线索2个,立案1件;清查出问题合同73个,已完成整改69个,追回合同租金6.5万元。
此外,该县纪委监委还将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治理作为护航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深化“室组地”监督联动,全面梳理日常监督和专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线索,深挖细查乡村振兴和“三资”管理突出问题背后的侵占、贪污、挪用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等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今年以来,共查处基层“微腐败”以及乡村振兴领域问题线索31件,立案11件,问责4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人,问责4人,第一种形态处置32人,通报曝光19人,形成强烈震慑。
“我们将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治理,以良好的整治成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廉动力’。”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专项治理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将会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督促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切实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吴明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