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工作动态>>清风文苑>>正文

【清风文苑】编织勤俭

  • 发布时间:2021-05-12 16:29:42
  • 来源:保山日报
  • 分享: QQ空间 新浪微博 搜狐微博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首《游子吟》传唱千年,引多少文人墨客为之感怀,让无数子孙儿女为之泪目,却仍旧道不尽世间最深沉最伟大的母爱。

我的母亲可以说身世坎坷。外公外婆去世得早,年幼的母亲在几个哥哥的照顾下跌跌撞撞长大。她十多岁时,正是靠“工分”吃饭的年代,人小没力气,挣的工分少,心灵手巧的母亲就靠帮人织毛衣手套换取少量的报酬贴补家用。那时大家的生活条件都不好,给的报酬也就十分有限,花费月余织好的一件毛衣只能得到一两块钱。白天要出工,只有利用晚上有限的时间织,又舍不得点灯,常常摸索着辨认,以致现在母亲的眼睛很不好,光线稍暗一点就什么也看不清,这都是那些年的贫苦生活留下的烙印。

由于母亲手艺好,又不讨价还价,这是乡亲们有需要都爱找她的原因。那个时代的人们,通常也只有像出嫁迎娶这样的大事才舍得置办新毛衣,条件稍好一点的,过年给孩子织上一件,再次一点的,把穿不下的旧毛衣拆了重织。不管是新线还是旧衣,母亲都一丝不苟,按大家的要求办得妥妥帖帖。拿到旧毛衣,有的是被虫蛀鼠咬或线已经老化了,一拆断一截,母亲也不烦,仔细地编成辫子连接起来,说这样既省线又平整。每次拆完后,母亲还要烧一大锅水来回烫几遍,使它看起来更像新线。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漂亮的毛衣出自母亲的手,但没有一件穿在她自己身上。二十多岁,正是花朵一般的年纪,谁不想穿得齐齐整整,打扮得漂漂亮亮,但母亲只是默默地把所有工钱上交大家庭,每天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有一次,一个常找母亲织毛衣的姐姐给了她一小包纺织厂染错色报废的棉线,母亲感激不已,几股线拼起来给自己织了一件背心,逢年过节才舍得穿一下。

从我记事起,已记不清穿过母亲织的多少件毛衣,其中大多数是不合身后拆了重织的,它们在母亲的细心呵护和巧手编织下又变成了新衣。小时候不懂事,看到小朋友穿各式各样的运动服、套头衫、背带裤,很是心痒羡慕,吵闹着也要买,还为没有满足要求生了很久的气。长大一些后,才渐渐懂得母亲有多么不易。家中有两个奶奶,父亲经常不在家,我和姐姐要上学,母亲几乎是一个人供养着一家子。她在小学教书,还在学校旁边租了一块菜地,放了学就一头钻进菜地里,种菜、施肥、浇水,还要背上一大篮猪草回来喂猪。印象中,母亲总是忙个不停,她没有时间听我说学校的各种趣事,很多次,我一觉醒来,迷迷糊糊中看到母亲不是批改作业,就是在织着毛衣,她想方设法用旧毛线织出了背带裤、裙子这些时下流行的样式,还配以钩针织成的花朵蝴蝶等装饰,让我穿着去上学,收获了小伙伴们许多羡慕的眼光,就连老师也拉着我左看右看,赞叹母亲的手艺。

如今的生活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早已不用苦苦等到过年才有新衣服穿了,偶尔买件名牌也不用左思右想,然而母亲还是几十年如一日地织着毛衣。

沙发旁边放着一个小篮子,里面是母亲的“宝贝”,各种颜色的毛线,不同型号的毛衣针,还有纽扣、皮尺等工具。晚上看电视的时候,母亲总要戴上老花镜,手指挽上毛线,上下翻飞中不经意间就织好一截。我和姐姐常常劝她别织了,七十多岁了,该好好安享晚年,再说现在谁还想穿手工织的毛衣呀!可母亲总说:闲不住,那些毛衣可惜了,重新织一下就可以穿。

母亲织的毛衣,我穿了多年,它不仅编织着母亲关于勤俭的教导,也凝聚着母亲伟大的爱。(高海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