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监察局第一任局长家就是从这条路进去。”
“他写得一手好字,去年底来这办事,我们还进去求了副字帖回家临摹。”
……
4月的一个早晨,我们一行人到村里研究清廉村(居)建设氛围营造的事,路上有同事指着一条岔路口,你一言我一语聊起了这位已退休的第一任县监察局局长。
5月时,因为设计公司要实地测量场地尺寸,我们又去了一次。量好尺寸,在村委会向村支书了解当地廉洁文化和廉洁故事的时候,村支书把县监察局退休的老局长请来了。
老局长拎着一个公文包,身着青灰色的中山装,脸上虽有岁月的痕迹,但身体硬朗。一行人主动上前自我介绍,“监察局刚成立的时候没几个人,我们接到线索都是自己背个小布包骑着自行车就下去跑了。”老局长一脸慈祥地说道。
听村支书介绍,老局长退休后在家撰写村史,为了解情况,他时常在全市的各个县(区)奔走,走访那些随儿女迁走的老人们。
老局长在村委会拿出公文包里的材料逐一介绍,有些是手写稿,有些是打印稿,一边翻一边跟我们讲抗日战争时期村民们是怎么组织民兵团守护村寨的。还拿出一本厚厚的家谱给我们细读家规。同去的设计人员很兴奋,表示这些就是很好的素材。
看到那些手写稿的时候,大家不住惊叹,老局长一手字写得苍劲有力。一伙人就在感慨自己的字不成样子,现在大家都习惯用电脑打字了。
后来,一次在会议室开会时,我看到墙角放着一块长牌子,木材所制,通体棕黑色,上面的字都是刻上去的,外漆已褪去,但字的纹路仍然清晰,“县”字用的还是“縣”,虽是满满的年代感,却没有被虫蛀的痕迹,边角也没有腐化损坏的裂纹,板板正正。当看到这块牌子时,我脑子里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那位第一任县监察局局长。他任局长的时候是不是每天都是从挂着这块牌子的大门进出的?
珍贵的木材,总能经得住岁月和风霜的雕琢,好多年以后平静地躺在角落里,仍散发着沉香。
通讯员 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