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话传承了千年,其精髓在于一个家族良好的家风家教。时光洗尽浮世铅华,留下来的都是最朴实最珍贵的东西。而家风经受住了凡世尘埃的考验,它是一个家族存在于世的灵魂,也是支撑一个家族的信念,更是驱使我们持之以恒的动力,所以家风对于我们可谓十分重要。
一个家族在经过时光的打磨与洗礼之后,财富、名望等身外之物都可能荡然无存,但家风却能一直延续,不断传承,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后人的身上总能看到先辈的影子与那傲然一身的风骨。所以茫茫人海中,便有了这样一种人,他们善良,在历经世事艰难之后,从未改变的是善良的心。我亦一直坚信一句话: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存在于世,就要保留一颗纯真善良的心,为人处世要和善,待人接物要友善。这也是我们家一直信奉且不愿其改变的家风。
许是从小耳濡目染的缘故,我一直明白一个道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过去悠远绵长的时光里,外婆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
在战国时期,梁、楚两国边境相邻,各自都派有军队驻守。在梁国和楚国接壤的地方有大片闲置的土地,楚人和梁人便在那里种起了瓜,梁人很勤劳,日日给瓜浇水锄草,他们的瓜长得非常好,而楚人则不去打理他们的瓜。楚人见梁人的瓜长得比自己的好,便心生嫉妒,于是他们晚上偷偷潜入梁境摘了梁人的瓜,还拔了他们的瓜苗,梁人发现后报告给了他们的长官,并且准备以牙还牙,但他们的长官说楚人辛苦种瓜不容易,去偷他们的瓜,那冤冤相报何时了?不如去给他们的瓜浇水吧!现在想来,梁国的这位军官乃真正的君子。后来,梁人每晚偷偷去给楚人的瓜浇水,楚人发现后,报告给了他们的王。楚王觉得很惭愧就去找梁王详谈这件事并道歉,从此两国交好。
可见,善,于我们的影响之大。外婆对我说,希望我成为梁国长官那样的人,心存一份善念。外婆没有多高的文化,但却告诉我最朴实的道理,她告诉我做人可以不成大事,却一定要善良,起码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亦是家风传承的见证。
古语有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从古至今,圣人们就一直教导我们,要与人为善,明朝方孝孺说:“交善人者道德,存善心者家里宁,为善事者子孙兴。”让汩汩善意环绕我们身边,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善如明媚笑脸,能让满园皆春;善如冬日暖阳,能温暖一座城;善,这种风气犹如滔滔江水,绵延千年而不绝。
在“善”这一风气的传承中,不得不说的一个人是我外婆。“善”这个字眼在她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记忆中的外婆一直是和蔼可亲的模样,总是把所有的事自己一个人做,对每个人都好,这么多年来,我觉得她独独亏待了自己。外婆是少数民族,年轻时从远方嫁过来,一开始妯娌之间总是不和,她们排斥外婆是外来人,总不能真心待她,平时总把所有家务活丢给她一个人做,但外婆并未有过怨言。有一年秋天,到了庄稼收获的季节,收回来的玉米全都晾在大院子里,二姨家的玉米到了傍晚竟莫名少了一筐,二姨非要说是外婆偷藏了她的玉米,哭闹着要让外婆赔,外婆把自己辛苦收回的玉米背了一筐给她。其实外婆看见了是村东头的寡妇偷了二姨的玉米,但外婆觉得那寡妇很可怜,家里没粮没钱还带着孩子,又从自己家里本就为数不多的粮食分出一部分送给了那寡妇。后来二姨他们知道了这件事之后,一直对外婆很敬佩,也终于真心待她了。
诸如这类的事还很多,譬如小时候外婆带我去摘豆角,遇见两个小孩为了争一角钱去买零食而打架,她给了他俩一人一角钱,规劝他们不要打架;外公年轻时脾气暴躁,喝多了酒之后常对外婆动手,后来他因喝酒伤了身体住进医院,外婆不计前嫌,不离不弃一直照顾他。外婆会把路上的流浪者请到家里吃饭,外婆多年来一直把小孩穿不了的衣服洗干净了送给困难的邻居……外婆为我们付出了太多,这么些年,她过得很苦很累,所以我总觉得她太善良,而亏待了自己。
上善若水,大爱无疆。外婆身体力行让我感受到什么是善,让我也学会了善良。从她的大度、隐忍、善良中我看到了人性最美的一面,知道了书本上的“人之初、性本善”并不是一句空话。“善”的家风由外婆延续传承,由我们铭记学习。
记得雨果曾说过:“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风吹残花,是风对花的善意;叶落归根,是根对叶的善意。那么人类呢?仅仅因为生命长于花叶生命的千百倍,就可以将无数个充满善意的暖意遗忘吗?不,不可以!人世间需要充满善意的人,更需要以善视人的人。所以我认为,善良比伟大更重要。
没有人是孤岛,可以离群索居,旦夕祸福是人生必需的经历。生命就像一条在海上颠簸的大船,免不了起起伏伏,谁都可能成为下一个不幸者,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或许我们一个微小的举动便可救人于水火之中。生活中,与人友善,是我们善良的抉择,把一颗善良关爱之心赠予他人,必将收获人生的精彩。
愿淡泊宁静,与世无争,笑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心中有诗意、脚下有远方,做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善良人,让上善若水的风气传承至永恒。(保山市第七中学高中149班 刘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