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8个典型案例进行公开通报,云南省保山市“母亲河”东河沦为纳污河问题被点名曝光。曝光后省委书记和省长先后作出批示,要求保山市深刻反思,彻底解决问题,举一反三。省纪委监委派出专项监督检查组,紧跟问题前往保山进行直查直办,并推出《东河之问》系列专题片,对推动边督边改过程和阶段性成效进行深度报道,及时回应党中央的关注和人民群众的关切。
《东河之问》问了生态环境监管部门的职责、问了行业监管部门的职责、问了污染背后的作风问题、问了各级河长去了哪里,从具体问题开启深入系统的反思,既是质问,也是责问,更是追问。问题曝光后,各级各部门找准问题关键所在,瞄准责任缺失,深挖作风背后的问题,4个责任单位、7名省管干部、12名处级干部和2名科级干部被追究了责任。
出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处理和化解问题,可怕的是没有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决心。污染容易治理难,东河的污染是长期形成的“诟病”,治理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必将是一个从重点治理到巩固提升,再从巩固提升到超前防治的长效化、常态化过程。各级各部门要知耻而后勇,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以问题整改为契机,举一反三,系统施治,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做到问题面前不回避,责任面前不含糊,困难面前不绕路,以立即改、马上办的行动和长期抓、抓长远的韧劲推动东河污染问题整改走深走实。
东河治理是民心工程,是政治工程,来不得半点马虎。东河污染的治理是一块“硬骨头”,在这个问题上有无数双眼睛在监督、在观望也在期盼。整治的成败是保山对外的名片,也是全市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试金石”,更是保山人民群众的深切期盼。《东河之问》问的是作风,问的是风气,但重点是以问促治,目标是问出治理措施、问出责任担当、问出新风正气、问出环保新理念、问出治理实效。找准问题是为了对症下药、靶向施治,追究责任是为了传导压力、促进担当,只有将每一项措施、每一个环节落细落小落实落地,才能恢复东河往日的“美丽容颜”,让“母亲河”继续哺育世世代代的保山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们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放之全国,东河只是一个“个案”,被通报的地方也好,不被通报的地方也罢,都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不能再用污染环境的惨痛代价换来经济指标的增长,更不能通过掠夺下一代的资源来获取我们这一代的幸福,一定要结合“十四五”规划的实施,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到发展的方方面面,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曾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