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保山市第五次党代会>>正文

民计民生总关情 ——保山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综述

  • 发布时间:2021-09-24 17:00:54
  • 来源:保山日报
  • 分享: QQ空间 新浪微博 搜狐微博

民计民生总关情

——我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综述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十三五”时期,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对保山的工作要求,坚持闯字当头、干字为要、实字托底,全力推动了各项工作高质量跨越发展。

这5年,是民生领域投入不断加大的5年。以2016年为例,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647元和8572元,分别增8.5%、12.4%。开发就业岗位2.65万个,贷免扶补和“两个10万元工程”培育微型企业1400户,带动1.72万人就业。

这5年,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一批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和校安工程全面完成,新增校舍21.5万平方米。疾病控制、妇幼保健、艾滋病防控、精神卫生等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均等化服务全面落实,新农合补偿人次和补偿金分别比上年增加61万人次和1.8亿元,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这5年,是着眼维护群众健康、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5年……一个个充满深情的“民生账本”,是我市运用“底线思维”对“民生决定目的”的生动实践。

群众冷暖挂心上

聚力服务办实事

民生福祉,枝叶关情。当一项项民生承诺写进万千百姓的生活,犹如一道道温暖的阳光,照亮了高楼大厦背后那些困难群众的生活。

一组组数字,最能生动诠释我市把改善民生方面的举措落到了实处。从2021年7月1日起,全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5000元/人/年,增幅为4%;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670元/人/月,增幅为1.49%;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858元/人/月,增长2.3%,达到城市低保标准的1.3倍。在落实困境儿童基本保障上,我市民政部门照样齐头并进。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我市对孤儿等特困儿童基本生活补助标准为集中供养儿童1980元/人/月、散居儿童1280元/人/月。目前,全市有孤儿等特困儿童751人,其中机构养育孤儿22人,散居孤儿255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387人,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87人,1月至8月共发放基本生活补助698.68万元。

在工作中,保山民政通过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的问题,在细致入微的工作中,体现了救助资金下达“快”、困难群体排查“细”、扎实开展慰问“暖”、流浪乞讨救助“准”、一老一小服务“实”的工作标准。以2021年为例,共下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补助资金56991万元,其中中央45619万元、省级10512万元、市级860万元。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农村低保57359户106570人,城市低保6029户8305人、特困供养救助对象7803户8731人;开展临时救助13404户39640人次,支出2981.82万元。全年累计支出社会救助资金55224.3万元,这些举措,实实在在让困难群体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人民利益重于山

办好教育为人民

在关心关怀困难群体生活之外,另一笔民生账也算得明明白白,从不断递增的投入数据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正在惠及千万家庭。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连着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十三五”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813所,比“十二五”末增加137所;在校生47.16万人,教职工2.95万人,分别比“十二五”末增加1.24万人、0.19万人。基础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0.2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8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0.54%,分别比“十二五”末增加23.44%、6.66%、5.34%。

“十三五”期间,全市教育经费投入272.87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总投入254.60亿元),比“十二五”增加103.42亿元,提高61.03%。“十三五”期间,5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区域、城乡、校际、群体之间教育差异不断缩小。

这些原本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都变成了现实。“十三五”期间,党政机构改革,教育体育职责合并,体育教育深度融合,共完成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任务39项。“学生资助”“教育督导”两项工作,保山作为先试先行州市走在全省前列。“十三五”末,共创建“平安校园”524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29所,分别比“十二五”末增加322所、17所;创建文明校园(学校)75所、绿色学校34所、云南民族优秀文化示范学校5所、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74所、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幼儿园)51所。

一个个令人满意的成绩单印证我市教育发展的脚步更坚实、基础更牢固。如今,保山学院已建设高原特色生物资源等5个专业群,建设有36个国家级标志性成果、158个省级标志性成果,403个省级推广案例,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整体搬迁新校区办学,共有实践教学基地133个,比“十二五”末增加37个,承担国家级课题项目3项、省级68项、市级42项,综合实力在云南省49所高职院校中排名第14位,在云南医药卫生院校排名第1位,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建成办学,与中国地质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签署帮扶合作协议,与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等建立合作关系,成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腾冲工作站、“滇西儿童健康研究中心”等。

脱贫攻坚奏凯歌

乡村振兴再出发

2020年末,我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同全国全省一道如期全面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这一成果来之不易,4个贫困县、413个贫困村、39.2万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退出,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区域贫困得到整体解决,为接续实施乡村振兴创造了有利条件。

2021年6月10日,保山市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乡村振兴全面开启,在这关键时期,怎么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并有序推进?

保山市乡村振兴局局长杨廷辉认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该局“十四五”期间的根本任务,在工作中,只有巩固并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才能实现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民计民生总关情。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我市相关行业部门以重点落实“四个专项行动”为抓手,通过建立“一平台三机制”,实现“四个”全覆盖,借助政府救助平台App的开通,让广大脱贫群众和因特殊情况可能会出现新“致贫”的群众,只要在手机客户端的“找政府”App上,就可向政府提出救助申请。收到申请后,市、县相关行业部门会根据职能职责核查核实申请的真实性,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及时帮扶。目前,救助平台群众端微信小程序和政务微信端已于2021年7月1日上线,并有不少群众已通过微信小程序提出了申请。

除此之外,通过产业帮扶机制,我市重点依托保山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基础,把现有的带动能力强、帮扶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等,与广大脱贫群众建立起了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特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群众增收,解决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单打独斗、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的问题。全市2960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户9.03万户36.8万人,其中,125家企业、221个合作社与3.6万脱贫户14.7万人实现了“双绑”(企业+合作社+脱贫户),双绑覆盖率达到40%。在壮大村集体经济机制,解决村、社区最基层党组织为群众办实事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上,通过印发《保山市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采取资产租赁、股份合作、项目联动等多种模式,力争到2021(今)年底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70%以上。

每一个举措都事关民生,每一条措施都落地有声。为做好扶志扶智机制,我市相关部门通过广泛宣传群众脱贫致富的典型事迹,动员激励广大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此外,还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和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劳动技能水平,并加大转移就业的力度,通过稳定就业实现持续增收。当前,全市已培训农村劳动力12.03万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培训3.85万人次,转移就业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劳动力16.71万人。

目前,我市正在探索推进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初步谋划计划建设12个田园综合体、20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300个精品示范村、1000个美丽乡村,推动产业、人口、设施在县城、坝区、集镇、中心村梯度布局,实现以点带面、城乡互补、共同繁荣,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逐步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