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这个月收集到的举报件。”一大清早,昌宁县耈街乡挖沙村监委主任就将本月从举报箱收集的举报材料交到了耈街乡纪委。
为进一步畅通诉求渠道,“见缝插针”式发挥好群众监督、社会监督作用,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农村基层延伸。该县纪委监委在全县各村(社区)设立“一肩挑”人员信访举报箱124个,制定《昌宁县纪委监委举报箱管理制度》,明确开箱时间、工作流程、管理使用举报箱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每月由村务监督委会主任负责线索收集,乡镇纪委负责整理上报,县纪委监委信访室统一受理分办,有效确保信访举报接收受理、办理环节的“无缝衔接”,推动形成箱子设置、管理使用、信件办理、督查督办的工作闭环,落细落实“小微权力”监督。
“发现村干部有什么违纪问题,对他们有什么意见或者自己有什么诉求,以前一般不会去反映。一是不愿,都是认识的人,抹不开面子;二是不会,手机上的监督平台用起来还是有点难啊!对于我们年纪大的人来说,‘家门口’的举报箱确实更适用。”耈街乡挖沙村的王大爷笑呵呵地跟县纪委的同志说道。
“通过完善制度机制,压实责任管理,让举报箱在新形势下重新发挥出更新更有效的作用,真正实现群众家门口的监督。”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道。
据悉,“家门口”的举报箱,只是该县纪委监委巩固深化村(社区)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监督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县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多元化监督方式,多措并举推动“小微权力”全覆盖式监督。通过制定“小微权力”监督流程图和村(社区)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监督工作指引,公开来信、来访、网络举报的方式和地址,推广运用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等,有效推进群众“指尖上”的监督。同时,利用入户走访、摆摊设点等方式深入基层、直插一线,面对面解决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去年以来,综合运用各项监督方式,全县共受理村(社区)干部信访举报7件,处置村(社区)干部问题7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人。
“构建上下发力基层联动‘监督网’,靶向施策、兼容并蓄的发挥好传统监督和网络媒体监督作用,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的通道,切实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纪检监察就在身边,自己的意见有人听、事情有人管、利益有人护。”该县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张斌 木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