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认识翡翠,是1994年原腾冲县珠宝玉器交易中心开张营业。这个中心是云南省最早的,集翡翠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专业珠宝玉器交易市场。那个时候,母亲在交易中心工作,下学后我都会去陪伴母亲。在交易中心,每天看到的是车水马龙的交易场面,听到的是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想到的是翡翠欣欣向荣景象,还不时把玩各式各样的原石、手镯、挂件……在那四年的时光中,我耳濡目染了不少关于翡翠的故事。
“玉石以绿白分明,透水者为佳,翡翠色为上品,其名不一,均出勐拱。”民间传说太阳神有一个十分宠爱的女儿,无论什么都给女儿最好的。到了女儿出嫁的时候,太阳神很是舍不得。所以除了大批的金银财宝,太阳神还送了三个蛋给女儿。女儿带着这三个蛋出嫁,嫁到的地方从此就出产翡翠、宝石、黄金。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缅甸勐拱。
翡翠传入中国的时间目前尚无一致。有一说是在汉代就传入中国。《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永元六年,永昌郡“徼外敦忍乙王莫延慕义,遣使译献犀牛、大象”。永元九年,徼外蛮及掸国王雍由调遣重译奉国珍宝,和帝赐金印紫绶,小君长皆加印绶、钱帛。在珍宝中,可能就有翡翠的影子。
缅甸流入的玉,有红、绿、青、蓝、黄、紫、白、黑等色彩,由于红绿比较,鲜艳夺目,恰似一种鸟类。这种鸟的羽毛非常鲜艳,雄性的羽毛呈红色,名翡鸟,雌性的羽毛呈绿色,名翠鸟,合称翡翠。翡翠化学成分为硅酸铝钠,晶体结构致密,质地坚硬,硬度为摩氏6.5 ~ 7,传入中国后,就冠以“翡翠”之名。
明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游腾冲时,在日记中对翡翠做了形象描写:“此石乃潘生所送者。先一石白多而间有翠点,而翠色鲜艳,逾于常石。人皆以翠少弃之,间用搪抵上司取索,皆不用之。余反喜其翠,以白质而显,故取之。潘谓此石无用,又取一纯翠者送余,以为妙品,余反见其黯然无光也。今命工以白质者为二池,以纯翠者为杯子。”
勐拱开采出的翡翠如从缅甸南境海港转运我国沿海,不但路途遥远,而且海况复杂。陆路交通也极不便,人挑马驮,不可能将大宗原石运到广州、北京等地。只能从地理、交通和政治最优条件考虑,首先运入腾冲,再转运他处。明末永历帝携从奔缅,加强了中原地区与边疆的经济文化交流,传播了中原地区的各种工艺,从勐拱运进的翡翠原石到这里刚好使工匠有了用武之地。《腾越乡土志》上记载:“国朝海禁未开时,一切宝石皆购入腾地,磨砻滑泽转售各地”及“腾为萃数,玉工满千,制为器皿发售滇垣各行省”,可见腾冲的翡翠行业盛况空前。
“翡翠屏深月落,漏依依。说尽人间天上,两心知”。翡翠,凝聚着历代人的心血。翡翠行业也神秘莫测,充满了传奇的色彩,留下许多天方夜谭式的故事。
腾冲和顺人寸海亭,早年经商于缅,从事翡翠珠宝贸易,获利累累。他将所购到的翡翠,运销上海、香港等地,后被闽、粤、滇等省华侨推举为中华会馆会长。民间所传“好货富三家”(指好的翡翠原料可以连续转手获利)的故事,即出自于他。1905年至1909年间,革命党人秦力山、杨振鸿等人先后至缅,寸海亭一见如故,倾心革命,由黄克强介绍加入同盟会,共同创办“振汉社”和“党民日报”社,并倾全财力支持云南永昌起义、河口起义、腾越起义和广州黄花岗起义,捐助革命党人活动经费10万卢比。辛亥革命成功,建黄花岗72烈士墓,捐金芳名有其名字。陈起森《华侨宝鉴·名人传记》中介绍寸海亭说:“滇腾越人,民国前之同盟会员,河口之役,黄克强及党人潜退缅地,多赖接济,输资数万金,其爱国热忱可想见。现任缅京国民协济会正委员长、中华会馆会长、英政府立法会议议员。为人和平正直,众论翕服为侨界领袖”。民国元年,寸被授为同都尉衔,孙中山生前曾亲笔签名送他照片,又送他寿帐曰“华侨领袖,民族光辉”。
老话说,玉石生意两把刀。翡翠行里不但有声名远扬的人物,曾经的翡翠行业还有斗争、冒险等变数。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幼时在腾冲街上经常看见一个衣襟褴褛的男人,不说话,只是用两只手挥动,比划着砍东西的动作。听人说,他豁出家当,用2万元买进一个翡翠原石,可是一刀解下去,是个“芋头梗”,几乎不值钱,家当就被这一刀轻轻葬送了。大脑深受刺激,他疯了。后来就用手左一刀右一刀地比划着……
腾冲有个闻名的翡翠行家,十多岁就继承祖业,直至八十岁,堪称翡翠业的“三朝元老”,经手的翡翠款有数十亿,在行上提到他没有不认识的,都说他干这行“牙齿都吃黄了”。一天,几个“小妖”(腾冲方言)将几粒糖果含化,剩下一点,裹上泡灰,假装是从地下盘起来的,拿去卖给他。老者透过灰粒看到这是粒响水的好戒面。一问要五十少一分不得,老者最后购下,高兴地回家洗开,只感又粘又腻,最后才弄清是粒糖果,直把老倌气得打抖。
正所谓“胆大过了扬子江,胆小死在炕头上”,在翡翠行业,需要的是智慧、毅力、胆量、心理学。人们所说的商人的精细、机敏,在翡翠行业中才得到令人信服的验证。(腾冲市纪委监委 周宏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