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腾越厅志》载腾冲名胜曰:山水,天地之文章也。然山不奇,不足耀人目,水不奇,不足澄人心,虽渟峙昭然,平平者何足数哉?腾虽处天末,而山水钟灵,独呈奇秀,亭池焕彩,并著幽佳。选胜者载酒登临,即景者挥毫题咏,山川因之润色,郡邑以此增辉,亦志成乘所不可略也。
择一年中天蓝气爽的一日,选春季色彩浓郁的一景,于春风和煦,至玉泉盛景,做一个坐卧闲房春草深的散淡人。
提到腾越古十二景之一的“玉泉夜月”,确是一方翠绿画册。
阳光午后,车行过曲折迂回的公路,朝城西开去,三里许至观音塘玉泉池驻车。移步转角,沿刻有“玉泉夜月”、“景胜一方”的石坊,顺斑驳琉璃的阳光,踏足玉泉池畔。明澈的池水、谧静的石拱桥、畅游的红鲤、名士的额刻、古朴的小谢、考究的民宅以及嫩绿的野草和粉色的樱花……,像无数色彩糅杂起来,统统填满双眸应接不暇。思绪跟随这些色彩时而飞扬,时而沉静;时而奔放,时而抑郁;时而在光线透射进眼镜片中瞬间变得活泼而跳跃,时而又在斑驳的树影里搜寻那些被遗忘或被搁浅的情感。散淡的灵魂得以安定,周身被一种温暖舒适所萦绕。
前人对玉泉池有这样的描述:“有玉泉池,在城西三里许玉泉寺下,其水源从平地石罅中涌出,味极清冽。昔人曾砌石围阑,培成月池样,池旁有奇花异草、苍松翠柏,经四时而不改其观。际天心玉镜高悬,楼台倒影;看水底冰盘涌出,池沼流辉。游观到此,迥异寻常。”
凭栏仰望,天如此的湛蓝,那种蓝冲击着我的视觉感官——清澈而透亮,蓝得令人唏嘘不已,蓝得直射人魂魄,今春第一次那么近距离地与天接触。镶在蓝色底板上的白云引诱着我,轻轻地、软软地、绵绵地、缓缓地游动。忍不住有那么一种冲动,扯下一片,放进嘴里,细细体味,融化这纯天然的“棉花糖”,却又怕千丝万缕竟把整片天都拽了下来,遮盖我的双眼,无法欣赏这曼妙的景致。
远处传来几声狗吠。抬眼望去,几个孩童正在池边观鱼,那叽叽喳喳稚嫩的声音将我的记忆拉回了童年。
儿时的玉泉池畔,曾有许多此时节栽满蚕豆的田,是小伙伴们的根据地。每到这个季节,清爽的风儿就会送来一阵阵蚕豆花香。不等蚕豆成熟,几个小伙伴围在一起,弄几个嫩豆包,就撒丫子地跑,生怕被种蚕豆的主人抓住责骂一番。然后躲到田埂的杂草丛里去掉蚕豆两层外壳,大快朵颐,一边吃,还一边吸着鼻涕。后面听大人说吃了生蚕豆可能会生豆黄,现在想来是有点后怕的。春季的夜晚,空气格外清冷,跟随父亲看守鱼塘是很新鲜的事。父亲在劳作之余,泡一壶清凉山磨锅茶,烧一锅本地晾晒烟,就着香烟的云雾,徐徐喫一口茶,两种味道汇合于身体,气生两腋,滋润心脾。我则舒展地躺在草帘子上,干稻草的清香围绕在周围。调皮的不知名小虫,爬行在皮肤上,痒痒的,又怕怕的。偶尔它也会搞个小小的恶作剧,轻轻地咬你一口儿。窝棚外的小虫,轻轻地哼着催眠一样的歌曲。童年,就是这样的无忧无虑。在这静静的夜里,带着甜蜜的笑容安然入睡。
关于玉泉池的传说有很多,我听到过其中一个是,很久之前腾冲干旱,大地没有一点生机。人们便到寺庙里祈求菩萨降雨。观音菩萨被人们的善行打动,便普降甘霖,甘霖落地,汇成池塘。
一个皓月当空、群星璀璨的夜晚,观音菩萨看到这个池塘水清、景美,凡心萌动,宽衣解带,在塘里洗了一个澡。有人闻见,如梦一般。村里族长为报答观音菩萨降水之恩,将此塘称“观音塘”,将塘外小河名为“玉泉河”,观音塘旁的池便为“玉泉池”。
老一辈讲玉泉池的传说,核心是教导子女“上善若水”的奥义,并阐述水的七种美德: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说的是水的谦逊、公允、诚信、无私的美德,及善于自处和审时度势的智慧。
在这里,意境就活在水里。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这便是自问应该如何安住心境,面对纷繁的世界如何降服自己,归于平静的问题。但芸芸众生,我们并没有那么多内心的宁静去追逐,抛开这里的风景如画,放慢身心和脚步,最快乐的方式或许仅仅是“闲听清溪水,呼童扫落花”而已。
玉泉池的美是雅致而不张扬,温润而不油滑,细腻而不表浅,清幽而不孤寂,像沉淀了多年的少女清丽脱俗,纯朴雅致,惹人对之不离、不舍、不厌、不弃!(腾冲市纪委监委 周宏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