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工作动态>>清风文苑>>正文

​家乡的竹编

  • 发布时间:2022-06-07 16:45:52
  • 来源:保山市纪委市监委
  • 分享: QQ空间 新浪微博 搜狐微博

土地庙村位于河图大桥旁的东河边上,曾经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原先河边及周边村寨丰富的竹资源造就了这一竹编传统村。

土地庙历来有编织竹器的传统,很多老一辈人都会编提篮、簸箕等竹编产品。据老一辈人口口相传,清朝时期一外地做竹编的过路人被土地公公所救,便将手艺传给了当地村民。当然,这只是传说故事,但也可以从这里面看出土地庙竹编已有着很长的历史,不仅如此,土地庙全村有八成以上的农户在从事竹编生产,土地庙竹编当中较为有名的则是烘篮儿和毯笆。

1976年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发生了许多大事,三位伟人去世、唐山大地震……在5月29日,云南西部的龙陵县,先后发生了两次强烈的地震。第一次是在晚上8点多,震级为7.3级;第二次发生在晚上10点,震级为7.4级。地震发生后,房屋大量倒塌、损坏,为了支援灾区,土地庙3个生产队在村党支部的领导和安排下,白天黑夜加班加点,用2天时间编织了千余张毯笆发往灾区,用于搭建临时住所。也因为这一事件,让许多外地人看到了村里生产的毯笆的质量,一时小有了名气。

包产到户以后,随着各处生产的发展,大量需要箩筐、簸箕、筛子、提篮等农具,土地庙的农户为了发展副业增收,都继续选择从事竹编行业。

竹编这手艺活比起传统的农村三苦相比,不算太累,但做起来得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还要有一定的悟性和钻劲,选竹、刮青、破竹、拉丝、挑蔑、泡蔑(丝)、编织、打磨、锁口……等程序必须一丝不苟,手底下才能出好产品。家乡旁的东河也为大家泡竹丝、竹篾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竹编竹编,“竹子”是关键,砍竹子,严格讲求竹龄和节令,随性砍来的竹子,编制的竹编质量不达标,会直接影响业内声誉。竹子必须确保足龄,生长期要在三年以上,这样的竹子成熟、劲道;砍伐时间最好选取每年农历七月,这时候的竹子饱满圆润,无虫害病患,成色最佳。

竹编对竹子质量的要求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周边的竹子已不能满足各家各户需要,这时一群眼光敏锐的“卖竹人”出现了。他们也是本村的村民,每到季节,他们就到北庙、老营、瓦窑等地采买竹子,运回村里倒卖。那时的交通不及现在,他们运竹子主要是用花轮车来拉,全靠人力。我们小孩也特别喜欢他们运竹子回来的时候,逮到他们卖完竹子抽烟休息的间隙,就缠着请他们讲讲路上的见闻、讲讲“远方”发生的故事。

“上游产业”有了,“下游产业”也来了。村里有资金雄厚的两户农户,对各家各户的竹编产品进行收购再转卖。记得一家的店面位于下巷街土杂公司附近,另一家是在永铸街上。现在两家还在经营,都已经是第二代了。而农户自销的也很多,城镇集日、乡镇街天、犁耙会等时候,都有农户自行前往售卖,在我的记忆里,我的母亲也曾背着我,挑着簸箕、竹筛等到城里赶集,一次母亲扁担换肩时不小心打到我的头,疼的我哇哇叫,母亲只好买了两角钱的蜂糖糕来哄我,这也成了我永恒的记忆。

塑料篮子等的出现,使得竹编产品慢慢的失去了它的优势,微薄的收入也使得很多家庭不再从事竹编产业,转而从事建筑、小商贩等行业了,只有一些年纪大的老人们还在坚持。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土地庙也整村拆迁了,土地庙竹编也慢慢消失了。

我想,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一些竹资源丰富的地方,转变思路,由粗糙走向精细,由简单变成缜密,开发收纳盒、工艺制品等,也可以把竹编发展成为当地群众发展致富的经济产业。(保山第一中学 梅润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