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正文

摆榔乡民族团结花开芬芳(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 发布时间:2021-10-20 17:28:38
  • 来源:保山日报
  • 分享: QQ空间 新浪微博 搜狐微博

走进施甸县摆榔彝族布朗族乡金布朗风情小镇,四周群山环抱,一间间青瓦白墙,平整洁净的道路两旁,是色彩艳丽、民族风情浓郁的彩绘画,村里的老人们正在新建的文化广场旁的树荫底下闲聊,一幅静谧和谐的田园风光美丽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摆榔乡位于施甸县城东南角,距县城26公里,是施甸县两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全乡国土面积82.53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委员会,共有1986户7417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0%,彝族、布朗族、汉族等各民族群众在这片土地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世代依存,和睦相处。

近年来,摆榔乡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围绕“五聚焦”深入持久推动创建工作,全乡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奋斗,让绚烂多姿的民族团结之花在摆榔大地长盛常开。

兴产业稳就业促增收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五年来,摆榔乡坚持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卡斯河热区经济带”“尖山、大中温凉经济带”“摆榔、鸡茨冷凉经济带”“集镇、水库、茶园为主要路线的民俗旅游经济带”,构建了“远靠特色水果种植和旅游产业发展,近靠烤烟、蔬菜、茶叶种植和牲畜养殖;长靠产业发展,短靠外出务工;大靠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小靠致富带头人领”的立体发展架构,群众收入不断提高。

“我儿子和儿媳妇去打工,我就在家里照顾孙女,我家现在一年的收入有六、七万了,住房不愁、吃穿不愁,感谢党和国家。”李树珍老人家是建档立卡户,年初搬到大中村安置点,儿子儿媳都通过“红色劳务”输出到广东务工了,她就在家里照顾两个孙女。当提起一年的收入时,李树珍老人开心得像个孩子一样。

摆榔乡坚持党建引领,依托劳务公司,以“基层党组织+人力资源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劳务经纪人”的市场化“红色劳务”模式,提高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加快劳务输出产业发展,让“红色劳务”助力各族群众增收。同时,通过整编组建种植、养殖、务工、大户带动、政府兜底“五支增收队伍”。依托扶贫车间,从事茶叶加工制作、生猪养殖、生鸡养殖与成品加工、工艺品、民族服饰、手工制作等,吸纳劳动力100多人。目前,已经有397名群众输出到发达地区稳定务工,月均工资5000元以上,实现绝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各兄弟民族共建共享奔小康。

按照“三大产业分区”的定位,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让群众通过土地出租、到企业打工、在公司的带动下发展庄园农业,实现一份土地三份收入。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带动各族群众发展致富,破除产业发展瓶颈,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增加,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39岁的建档立卡户李学旺,四年前搬迁到了大中村安置点。目前,李学旺家除了养猪、养牛外,还发展芒果种植。“我家目前发展芒果种植,政府给了我家10多亩芒果苗,长势很不错,今年刚刚挂果,估计明年会有好收成。”日子有了盼头,李学旺对于未来的生活,满怀信心。 

文化引领促融合

摆榔乡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始终坚持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文化,画出最大同心圆。该乡紧紧抓住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机遇,以民族文化风情为特色,着力打造旅游环线圈,积极构建民俗旅游“周末经济”发展模式。2020年,该乡推出的以“玩在野鸭湖、住在布朗山”“善洲林场学、彝朗山寨逛”等为主题的少数民族特色旅游村寨项目,接待游客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0万元,全乡农特产品及农家乐销售总额达100余万元。

在摆榔乡的金布朗风情小镇广场旁边,有一家家喻户晓的“网红店”。店里的装饰古色古香,房间四周,各式极具布朗族特色的衣服、首饰、用具等物品整齐地摆放着。这家店铺的店主是摆榔乡土生土长的布朗族姑娘李枝清,她不仅是一名粉丝数三万多人的“网红”,还是施甸县布朗族民族服饰的传承人。

“这件衣服从设计到制作都是我亲手完成的,售价1万多元,通过网络直播带货,远销到英国。”李枝清介绍。服饰走俏市场, 民族特色文化得到了传承,李枝清的收入自然也增加了。

此外,摆榔乡还建立了乡民族传承和保护阵地,集中展示摆榔布朗族服饰、乐器、歌舞、饮食、民俗等文化。鼓励群众自行组建的打歌队以吹唢呐、唱山歌、弹三弦、打歌等形式传承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利用大小节日举行文化娱乐活动,在丰富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传承了民族文化,也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引导和支持像濮人文化的民族文化企业和个人传承发展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扩大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力。“花濮公主”“道酬农庄”等自创品牌产品已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昆明和国外等地。2020年,摆榔乡被批准命名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知相亲相惜,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民生改善奔小康

摆榔乡修路建房兴产业,示范创建补短板,始终把民生事业作为促进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抓手,让创建工作在这片土地深植根系,用心用情绘就一副“民富、村美、人和谐”的民族地区发展优美画卷。

在摆榔乡,通过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和整乡推进整族帮扶项目建设,改建了房屋,硬化了道路,借助特色小镇建设,人居环境持续提升,路网、水网、电网、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严格落实“两免一补”“寄宿生生活补助”等,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电子医保凭证激活使用,对重大病人家庭和长期慢性病人家庭,实行签约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及时有效将重残、重病、重学等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兜底保障“兜准、兜住、兜牢”,全乡各项民生事业得到发展。村民们还在政府产业发展政策扶持下养起了肉牛、黑山羊,栽培了大片的柑橘、芒果。日子好过了,大家的心头都喜滋滋的。

2017年,摆榔乡被列入云南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成为国内唯一一个以布朗族民族文化为特色的风情小镇。2020年,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摆榔民族学校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全乡呈现出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动景象。施 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