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妈,这是杨善洲老书记生前披的蓑衣和戴的帽子,这是他家的磨,这是杵臼……”在施甸县姚关镇陡坡村大柳水杨善洲故居,记者看到这样温馨的一幕,年过花甲的女儿为九十多岁高龄的母亲做向导,搀扶着她参观杨善洲故居,面对着故居里的一些“老家当”为母亲逐一讲解,母亲边看边点头。
据悉,耄耋老人名叫寸爱竹,今年97岁,祖籍腾冲人,年轻时在昆明工作,退休之后随老伴在昆钢定居。上个月老伴辞世,享年98岁,害怕老人孤单,在保山工作的子女就把她接了过来。
“我今年67岁,都退休了十年了,在保山家中我也是一个老人,可在母亲面前,我又是一个女儿。母亲和杨善洲老书记是同一个时代的人,我们和他的子女又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现在老人身体硬朗是我们子女的福气,我家五世同堂,天伦之乐。到保山以后,到杨善洲故居看一看一直是老人的愿望,所以我们一家人就陪着她,一路驱车来到了这里。”老人的女儿说。
在杨善洲故居,老人一家喜逢杨善洲后人,老人的精神状态很好,耳不聋,眼不花,由女儿搀扶着,在杨善洲后人的陪同下参观了故居。面对着杨善洲后人的“招待”,寸爱竹老人时而开心得像个孩子,面对着一连串的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时而像一尊沉默的雕像,感伤着地委书记曾经生活的陋室寒屋。低头注视着火塘,抬头瞻仰着马灯,用手抚摸着漆黑的墙体……老人不时连连感慨:“一个地委书记的家像这样,真的不可思议,真的太艰苦了。”当看到杨善洲老书记卧房里老床下面摆放整齐有序的黄胶鞋,草鞋……老人声音几度哽咽,由衷说到:“杨善洲的精神太感人了,他贡献给国家的是金山银山,国之财富;留给子女的是茅屋草鞋,盛世家风,他是我们的榜样,我97岁了,是家中的长老,恰逢盛世,一定要带着全家人来到这里,沐浴善洲家风,传承杨善洲精神。”
(张天理 陈毕露 杨孟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