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昌宁县湾甸乡重要灌溉沟渠,上东沟全长19.2公里,大小水口80多个,支流交错的“生命线”连接着产业振兴的“主动脉”,它覆盖农业人口3145人、高标准农田400余亩、冬早蔬菜等特色产业5000余亩。由于地形崎岖、土质疏松、交通闭塞,每年都要修复断面、清淤清杂来疏通渠道,确保农业灌溉有序进行。护沟员就像山间“工蚁”,汛期全力以赴防洪防汛,用水淡季又要全面投入渠道修缮,农忙时节还要协调好各组放水时段,每天都要沿着渠线反复查看。
张加伟在这条蜿蜒的山路上走了二十余年,1998年的上东沟还是土沟,进山没有路,只能顺着狭窄的沟埂进出,旁边要么是山林要么是陡崖,往返一次需要两三天。他带着党员群众每天踏勘,路宽处停下来开路辟地,狭窄处清杂、清障,遇到大的坍塌半个身子在泥水里一扎就是半天。因为沟线长又过山林,每到雨水季他都会很担心,遇到滑坡就得及时抢修,防止沟坝坍塌,水大了得及时闸水,避免冲倒庄稼。后来得到项目支持,上东沟大部分三面支砌,路好走了、堵塞少了,可张加伟这份责任心还是没有放下,花甲之年他依然默默守护在4.2公里的第四分段沟渠。逆流而上虽然艰辛,但顺流而下带给人们的是丰收的愉悦,当水一路流过山涧,仿佛能看到开花的稻穗、清甜的西瓜和村民脸上灿烂的笑容。
2015年何丽接过他手中的“主力棒”,刚开始干时连续两年都赶上几场暴雨,她带着四个守沟人到处踏勘、闸水、修缮。恰好那时果蔬价格好,村民家家户户抢种,间断性放水修沟换来的是村民的不理解,有一个村民甚至跑来村委会门口大声质问她:“以前天天都能放水,怎么你接起后三天两头就在修!”何丽心里委屈极了,没有人知道,在她带着人高一脚矮一脚地急奔在上东沟坝泥路上,去疏通一个个堵塞点的时候,她家不到半个月就可以上市的5亩苦瓜连藤带根全部被水冲走,影都不留。可她连去看一眼的时间都没有,就戴上夜灯、提起锄头去疏沟了。她心里记挂的是一旦山洪冲垮沟堤,全村3500亩蔬菜和瓜果将颗粒无收,700余户群众半年的辛劳也将“付之一水”。当群众知道这件事后,40余户三年没有上交沟渠管理费的群众,齐刷刷地来到村委会,将8万多元的管理费全部补交到副主任手中。至此她才真正理解张支书说的那句“管好沟就能稳了群众的心,就管好了小街子村明天的发展”。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八年里她像一株铁线莲沿着上东沟扎根、蔓延、怒放,曾经只身入山都会害怕的女子,如今对每一段渠道都烂熟于心,像前辈一样用心呵护着这条“生命线”、守护着群众的“粮袋子”。
2021年刚大学毕业的王亚进入小街子村委会第一天就跟着去巡沟,从来没有走过那么长山路的他,跟在后面磕磕绊绊,这条路与他想象的平坦水泥路天差地别,一天下来心里就打起了退堂鼓。8月一场暴雨后,何丽常带着他去送饭送水,四个管护人从沟头到沟尾,守水分水,一守就是七八个通宵。有的衣服干了又湿,有的脸上泥巴糊着就把饭吃了,嘴里念的都是哪家种了什么、多少亩、收入多少,哗哗溪声伴着笑声传遍山涧。他问守在最源头的大叔王绍忠,一个人长时间住在这里怎么受得了?王绍忠给他讲了其中一个护沟人张春宏的故事,有一次查看小葫芦山段的坍塌情况,张春宏走在最后不小心踩空摔到沟里,被流水冲走一大截,大家吓坏了,从水里拉起他后,让他回去休息,可他拧拧衣服上的水坚持继续和他们进山疏沟。人在河流上、心系田野间。经年累月护沟人相互守望,用脚步丈量大地,用汗水疏通流水,用初心、责任打败孤寂、艰险,让这条产业发展“生命线”源源不断流向群众增收致富的沃土。渐渐地,王亚被护沟人身上这种为民服务敬业坚守的精神所感染,11月他向小街子村第二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如今在何丽的帮带下,他逐渐熟悉起上东沟的管护工作,成为护沟人里最年轻的“一棒”。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无数护沟人披荆斩棘、勇毅前行的底气来自坚强的后盾—党组织,疏通“民生渠”,架起党群“连心桥”,如今每次组织修沟挖渠、清河行动,村民都自愿报名投工投劳,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多年来小街子村始终坚持以党建促发展,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保障、激励和支撑作用,2017年成立了上东沟用水专业合作社,持续优化提升服务效能,累计组织党员群众1000余人次、挖掘机60余台,对上东沟全线进行淤泥清理30余次,保障了5000亩农田、436亩项目区高标准农田灌溉,为优质冬早蔬菜种植、特色果蔬产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村党支部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产业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十里沟渠连接的是拳拳为民初心,千顷沃土汲取着源源不断的“红色力量”。弹指二十载,三代人就像螺丝钉坚固嵌在上东沟,他们的初心坚守一脉相承,通过“红色接力”不断传承,成为乡村振兴路上一面靓丽的旗帜。(朱梦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