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认同的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政治意义。
民主改革时期,在党的领导下,保山各族人民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依据《共同纲领》和中央“慎重稳进”方针,开展了民族民主建政工作,在内地县建立人民政府,在边疆地区建立民族行政委员会,作为各民族联合政府的过渡形式行使权力,连续召开三届“保山专区各族各届代表大会”,成立保山专区各族各届人民联合政府委员会,真正实现了各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圆满完成了民族民主建政,稳定了边疆,并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奠定了基础。
一、民主改革时期保山概况
1949年12月28日,中共保山地委和保山区人民行政专员公署成立。保山专区辖保山、腾冲、龙陵、昌宁、双江、镇康、潞西、云龙8县及耿马、瑞丽、陇川、莲山、盈江、梁河、泸水7个设治局(边疆民族地区县级行政机构)。1950年1月,“边纵”31团、33团进驻保山,接管、控制了各县城及交通干线重要集镇。同年3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41师进驻保山,保山全境解放。
当年的保山专区是一个集内地、边疆的多民族聚居区,除内地汉族聚居外,还有广大的傣、彝、白、傈僳、景颇、佤、回、布朗、德昂、阿昌等边疆民族聚居区,拥有多种经济成分,堪称活的社会发展博物馆。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共保山地委根据“慎重稳进”方针组织开展了减租退押、补征公粮等民主改革各项工作,稳定了社会秩序,树立起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巩固了人民政权,为民族民主建政创造了条件。
二、加强干部培养发展民族地区经济
(一)发展党员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解放初期,中共保山地委把发展党员和培养干部作为重要工作来抓。1950年7月,地委开始在机关、土改工作队、农村中进行建党工作。各级党组织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组织员,在机关依靠支部,全面展开。在农村则依靠组织员先在保山、腾冲、龙陵4县试点建党后逐步推广,短短几个月就发展了500多名党员。
1950年8月,地委开始定期举办干部培训班,到1952年底,共培训6期1196人,其中,大多为在职干部和农村各族中的积极分子。同时,还选拔了大批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少数民族干部到各级民族学院培训。举办了民族医务训练班、财会训练班,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专业干部。
1956年,全区党支部总数发展到618个,是1950年初的38.6倍;党员总数发展到16004名,是1950年初621名党员的46.9倍,其中女党员1515名,少数民族党员2483名。发展党员和培养干部为开展民族民主建政作出了组织保证。
(二)发展民族经济
1951年,中共保山地委作出动员居住在山区的各少数民族群众下坝生产、发展经济的决定,并把它作为解决民族问题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基本方法,研究制定组织少数民族群众下坝生产的具体政策,给自愿下坝生产的少数民族群众每两户1头牛,每户一套农具;每个劳动力每月贷给22.5千克粮食,贷8个月;非劳动力(小孩)全年贷给3至5箩(每箩约20千克)谷子;所种田地熟荒3年、生荒5年不承担公粮负担;为帮助预防疟疾,每人配发50粒奎宁。优惠的政策加之耐心细致的说服动员,到1952年6月,仅一年时间,就有300多户少数民族群众自愿搬迁下坝,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1952年起,各级政府派出大批包括商业贸易和卫生医疗人员在内的民族工作队深入农村开展群众工作,帮助群众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收购土特产品和供应生产生活资料,并开办学校,开展卫生医疗工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各民族群众的爱国生产热情。
三、各族各界代表会议召开
1950年至1952年,保山专区召开了三届各族各届代表会议,成立了保山专区各族人民联合政府委员会、保山专区各族各界人民协商委员会、保山专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开展民族民主建政。
(一)保山专区第一届各族各界代表会议
1950年12月15日至22日,保山专区第一届各族各界代表会议在保山召开,到会代表820人,其中来自保山、昌宁、腾冲、龙陵、镇康、泸水、潞西、瑞丽、陇川、莲山、梁河、盈江、耿马13个县的代表776人,来自部队的少数民族代表44人。按后来识别的民族统计,包括14个民族,即:汉、傣、彝、傈僳、回、满、景颇、阿昌、佤、德昂、白、苗、藏、普米。南甸土司龚绶、盈江土司刀京版、芒市土司代办方克光、陇川宗教界人士思拉山、陇川土司多永安、莲山土司思鸿升、瑞丽勐卯土司衎景泰、遮放土司多英培、猛板土司蒋家杰、泸水六库土司段承经、泸水鲁掌土司茶光周、泸水老窝土司段承泰、泸水卯照土司段赓华、瑞丽山官召相等各县各民族上层人物代表都参加了会议。
会议期间,恰逢中央访问团第二分团抵达保山慰问各族群众,保山举行了万余人参会的盛大欢迎大会。会后,访问团赴边疆各县慰问各族群众,宣传党的政策。
会议提出要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消除历史上造成的民族隔阂和民族仇恨,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民族民主建政工作。大会决定成立保山专区民族事务委员会,选举57名委员。22日,全体委员举行了就职宣誓,誓词全文如下:“我诚心参加云南保山专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工作,今后一定在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央人民政府及共产党领导之下,坚决为各兄弟民族的平等、团结、友爱、合作、自由、幸福的事业努力奋斗到底,谨此宣誓。”大会向毛主席、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和西南军政委员会发了致敬电。
(二)保山专区第二届各族各界代表会议
1951年6月15日至25日,保山专区第二届各族各界代表会议在保山召开,遵循《共同纲领》和民族团结的有关方针形成了《决议》,提出“遵照共同纲领及上级政府的指示,首先成立专区联合政府,以便领导逐步建立县、区、乡各级联合政府或区域自治,专区以下各级政府,一般的按原有区划及《区域自治联合政府组成试行草案》的原则,结合本地具体情况,作出具体实施方案,呈请省人民政府核准后,再有计划地建立。”根据这一决议,6月26日,保山专区各族人民联合政府委员会(简称保山专区人民政府)成立,共有委员58名,同时还成立了保山专区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委员38名。
(三)保山专区第三届各族各界代表会议
保山专区第三届各族各界代表会议于1952年12月16日至23日在保山召开,各族各界代表608人出席会议。会议作出了四项决议:完成内地各种社会改革,团结各族各界人民,组织起来爱国增产,加强财经贸易文教卫生文化建设。会议重新选举产生了保山专区人民政府委员会和保山专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四、结语
各族各届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保山专区民族民主建政的成功,各民族实现了真正的民族平等和当家作主,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一次成功实践。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保山各族人民开始了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建设征程。(顾建中)